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由于年龄、智力、精神或身体等原因,不能完全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人。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智力障碍者、部分失能人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简介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自然人,主要包括: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1、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8周岁以下的人。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在民事行为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未成年人在进行民事行为时,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代理,否则该行为无效。此外,未成年人在进行某些特定的民事行为时,如签订劳动合同、租赁房屋等,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2、精神病人是指因精神障碍而需要住院治疗的人。精神病人在进行民事行为时,由于其精神状态不稳定,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情绪波动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限制。精神病人在进行民事行为时,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代理,否则该行为无效。此外,精神病人在进行某些特定的民事行为时,如签订合同、买卖财产等,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3、智力障碍者是指因智力发育不良或者脑部损伤等原因,导致智力水平低于正常人的人。智力障碍者在进行民事行为时,由于其认知能力受到限制,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判断失误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限制。智力障碍者在进行民事行为时,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代理,否则该行为无效。此外,智力障碍者在进行某些特定的民事行为时,如签订合同、买卖财产等,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4、部分失能人是指因身体残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其在进行某些特定的民事行为时,需要进行限制。部分失能人在进行民事行为时,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代理,否则该行为无效。此外,部分失能人在进行某些特定的民事行为时,如签订合同、买卖财产等,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总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进行民事行为时需要进行限制,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和关爱,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民法典的规定
第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二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三条【法定代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与恢复】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严正申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原创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近日有不法分子严重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