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是哪五毒
五毒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蜈蚣是陆生节肢动物,喜潮湿,毒性不强。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种类不同毒性大小也不同。蟾蜍是两栖动物,分泌的蟾酥毒性大于一般的毒蛇。毒蛇,利用毒牙中流出的毒液使被咬的人或动物中毒。
1、蜈蚣
蜈蚣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为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
2、毒蛇
毒蛇,是指能分泌特殊毒液的蛇类,是性格狡猾,出击狠毒的捕食者,敏锐的感官让猎物无处逃窜,诡异的攻击让死亡如影随形。目前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部分有毒,但大多数无毒。
3、蝎子
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蜘蛛亦同属蛛形纲,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5种,常用以入药、泡酒的为东亚钳蝎,任何蝎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
4、壁虎
壁虎是蜥蜴的一种,自古以来,民间流传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则瞎,入耳则聋,滴到人身上就会引起溃烂,吃了壁虎爬过的东西便会中毒死亡。因此,古时将其列入“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
5、蟾蜍
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古代纹饰中蟾蜍并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亦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亦被认为是五毒之一。
五毒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五种动物的通称,这五种动植物在传统医学和民间传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具有祛病、解毒、镇痛等药用价值,然而,由于五毒具有很强的毒性,使用时必须谨慎,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严正申明:未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本站出处链接,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近日有不法分子严重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425057059@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www.pufaku.com/shenghuo/1846.html
相关文章
2025-01-22浏览1165次
2025-01-22浏览8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