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不犯法,只会遭到道德上的谴责,不需要法律来进行评价。见死不救处罚,要看有没有作为义务,具体分析如下:对于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一般定性为故意杀人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特征及其来源说明,仅仅是道义道德上的义务不能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见死不救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或道德失范。这种行为可能会被定义为过失杀人、遗弃罪、虐待罪等。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医护人员因未履行职责而导致患者死亡,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平民见到他人处于紧急情况但没有采取行动,通常会被视为不道德或缺乏同理心,但不一定构成犯罪。 最好的做法是在发现紧急情况时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报警电话,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安全情况提供援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并尝试保护生命。
见死不救人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来认定是否犯法:
1、见死不救分为有作为义务和无作为义务两种类型。对于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那行为人是触犯刑法的,一般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2、对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
3、如果死者与见死不救者有关系,此人就有义务对对方进行施救。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救导致死亡,见死不救者就会判故意杀人。
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观要件:
(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
(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3)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